题:智慧科技引领东北“稻乡”丰收质变
十月的中国东北,金色将眼睛“填满”。在吉林省吉林市永吉县万昌镇,20多台收割机在稻田里来来往往,在上海居住的陈先生通过可视系统随时可以观看订制稻米的收获情况。
这几天,王伟一直忙着和客户沟通。收割、脱粒、打磨,客户可在任何地方见证新米生成。
王伟是万昌镇吴家村的党支部书记,他经营的禾谷丰水稻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今年种植逾300公顷。一家瑞士企业在这里订购了大量稻米,这几天,王伟陆续将磨好的新米发出。
“这片地主要供应高端市场。”王伟说,认购地块的既有上海、广东的客户,也有来自新加坡、日本和欧洲等地的企业、客户。
164个全景摄像头,上百个温度、湿度传感器,组成的“数字化地块”,随时可将稻田信息上传云端,供客户查看。
从会种地到“慧”种地,王伟的合作社从育苗开始便借助科技的力量。今年,他与吉林省农业科学院的合作再升级,生物农药的效果令村民称奇。“田里放着鸭子和螃蟹,这面喷洒农药互不耽误。”
当地还首次推广直升机、无人机交替作业,实现了对不同地形、不同长势、不同作物的订制化喷施,让作物长势更好。
永吉县农业农村局秘书科科长许征介绍,该县种植面积逾8.4万亩,收割机经过迭代出新,实现效率和效果双丰收。农民告别了弯腰下田收割的日子,且粮食的损耗率又降低了15%左右。
在永吉县一拉溪镇九月丰农场,从选种台、自动数粒机到紫色、红色、绿色的功能性大米,科技元素随处可见。
2016年,国家粳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在九月丰家庭农场挂牌成立了吉林试验站。“农场每年都要试验示范水稻品系、品种1700多个。”农场主肖建波介绍,近些年又陆续开发出多种高钙、多胚、少糖的功能性稻米新品种。
传感与监测技术、大数据与云计算、农业物联网与远程管理、低空无人机和外太空遥感卫星等管控平台……从传统耕种到科技赋能,这片黑土地上的智慧农业技术在时时更新,让丰收更有保障,更具质量。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资讯信息,所渉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消费。文章内容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站观点,仅供读者参考。
,大型游戏集团EmbracerGroup公布了公司2022/23...
感谢IT之家网友华南吴彦祖、肖战割割的线索投递!,vivo官方微...
5月24日,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与Visa公司、北京体育大学发起的...
现在,AI可以把人类脑中的信息,用高清视频展示出来了!例如你坐在...
宏碁掠夺者2T固态硬盘GM7000系列,读速7400MB/s,日...
,华纳兄弟宣布推出新的“Max”流媒体服务,合并了HBOMax和...